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

导航切换
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文章

​潘春雷:学会等待 欣赏成长

作者:admin   日期:2023-06-07 15:19:07

 

​潘春雷:学会等待 欣赏成长(图1)
 
​潘春雷:学会等待 欣赏成长(图2)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教育现代化的支撑,而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中坚力量。基础教育面向未来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面向未来的视野和能力。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们需要培养为未来做准备的教师。

​潘春雷:学会等待 欣赏成长(图3)
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直面问题,革除弊端

思考教师培养这个问题,要将其放在一个时间轴上反思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对此我们必须冷静思考把握教师的成长规律,更多关注每一个一线普通教师,因为教育发展要依靠的是绝大多数的普通教师,学校的管理重心往往是没能跟上发展的普通教师,普通教师的发展是缓慢的,有时甚至是停滞的。简单地说,我们经常高度关注一所学校里有多少特级教师,实际并不合理。例如:某高中校有10位特级教师(这个数量不算少),做个平均计算,某年级有3位特级教师,一般来说普通高中每个年级10个班,三个年级三十个班,这3位特级教师也就教几个班,其他班级都是普通教师。所以更多的是靠普通教师支撑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而普通教师一旦出现了短板,可以说,学校不敢开家长会,怕见家长,因为一位比较糟糕的教师就是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桎梏。所以我们更要关注普通教师,帮助他们,耐心地等待他们的成长,欣赏他们的点滴进步。

针对这个问题,教育部等八个部门印发了《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搞了许多轰轰烈烈的活动,拟定了相应的强师计划,其表述基本上都是到2025年将培养人民教育家(大国名师)若干名,特级教师若干名,市区学科带头人若干名......急于求成运动式、急功近利形式化十分明显。

目前,教师队伍存在的几个问题很值得思考:

1.新教师的教师资格证含金量不高。
首先,师范院校的生源参差不齐,师范教育本身也存在着问题。一直以来,师范教育重视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缺少教育教学实践,有些教育理论甚至与新时代教育实际脱节;其次,由非师范高等教育后考取教师资格证的新教师们,更多地暴露了职业角色认知模糊,教育信念不强、课堂教学能力不足、班级管理能力差等问题。而新教师们的成长取决于至少3-5年的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教育实践。

2.特级教师等荣誉的水分在增加。
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评选已经进行了许多年若干届,评选间隔时间太短,甚至有部分教师根本达不到特级的要求,只是热衷于打造荣誉、堆砌材料。有些教育行政部门乐此不疲,相互攀比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数量,攀扯抬高津贴标准以“挖”走其他地区的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自己装点门面。某地曾经出现过某位非常有名的特级教师,他外出“走穴”时间过长,请其他教师帮助代课,等他回校家长学生都拒绝他上课,这样的事实是对教育的莫大讽刺。

3.尚有不少教师徘徊在合格的边缘。
师范教育合格毕业生的标准是什么?教师职后培养的标准是什么?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各有专业标准,《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育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但无论是师范教育还是职后培养,都忽略了标准。

4.教师成长个性没有得到足够尊重。
当前流行的统一的教师发展评价方案,让很多教师不得不放弃教学个性,而按照所谓的“规矩”教书,这样的评价方案,只能制造一个面孔的教师。今天我们在这里研讨“高水平实施因材施教,为学生的未来做准备”,而没有因材施教培养教师,教师也不会因材施教教育学生。

​潘春雷:学会等待 欣赏成长(图4)
尊重教育,重塑教师培养的理念

教育重要,这是全民的共识,但社会对于教育失之偏颇的理解、非教育行业对教育的粗暴干涉、家长对教育的非理性要求,使得教育处于认知上极度重要,行为上极不尊重的社会环境中,要形成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近年来,国务院教育部等制定了系列政策:“双减”、五育并举、思政课程、新课标等,这些是尊重教育的有力举措。尊重教育将育人与育才统一,尊重教育即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理,教师的培养也需要一个尊重教育的社会环境。

今年,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教育部教师工作是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全局上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长远看教育。这个思路是教师培养工作的方向,尤其是区域教师培养,应当坚持三个理念:坚持新时代教育使命的政治站位;坚持百年树人长远战略;坚持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

1.坚持新时代教育使命的政治站位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育责任,并以此为己任。大国良师必须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区域教师培养要提高政治站位,要将师德师风作为重中之重。

2.坚持百年树人的长远战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师是面向未来的职业,贪功求名的教师培养只会培养出急功近利的教师。区域教师培养要秉持着学会等待,欣赏成长的态度,边等待教师成长为教育的排头兵,边培育区域教师队伍的后备军。

3.坚持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极其复杂的,古往今来积累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教育智慧,是有教育智慧的教师一代代探索出来的经验,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出“奋楫者先,勇进者胜,创新者强”的教师。

​潘春雷:学会等待 欣赏成长(图5)
面向未来,坚定区域教师培养的选择

面对以名特优教师数量论区域教育质量的狭隘,面对以论文课题定教师职称的单一,面对大量教师缺口需要加速教师成长的急迫......区域教师培养我们必须坚定选择。

1.教师培养,我们选择教师立场

培训者要走教师路线,深入到普通教师中,深入到课堂中,深入到教师生活中,与教师做真心的朋友,要善于和那些有个性、有思想的人交流,了解教师的酸甜苦辣,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尊重教师的个性发展。现在教学管理中出现的“推门听课、集体备课”等做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也限制了教师个性的发展。尤其像推门听课,学校管理层跨专业听课,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是非常好的,但是推门听课是否尊重教师,值得思考。

教师是知识分子,他们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真正优秀的教师往往是保持着个性十足,生机勃勃的原生状态,他们独立思考,决不甘心成为他人的影子,他们不仅愿意继承传统,更敢于尝试新理念,开辟新天地。我们要鼓励那些有胆识的教师,在教学中联系实际,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2.教师培养,我们选择质量立场

没有名特优教师的区域教育是没有未来的,只看到名特优教师的区域教育更没有未来。教师群体质量呈现金字塔结构,大部分老师都不可能成为名特优教师,他们往往行进在成为合格教师的途中,如果对照相关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你就会发现,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以中学专业标准为例,其中有关教师应掌握的教学知识四点表述为: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我想请大家想一想,现在执教的中学教师有多少真正完全具备这四条中学教师的专业标准。

教师的继续教育要把《专业标准》内容作为重要内容,一直以来我们在做经验性、习惯性,甚至不合时宜的无效培训,造成的后果就是现在还有许多教师徘徊在合格的边缘。对这部分教师我们需要冷静对待,耐心采取针对性措施,而不是把培训的资源倾向于培养那些名特优教师。

因此,我们建议特级教师的评选要守正创新,久久为功。

首先,
评选的年限要拉长,给那些素质不错、力求上进的教师有个真正的成长时间,为他们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持。一个名师成长是需要时间的打磨,我们需要耐心,不能追求数量上的好看,而忽视了质量的保证。仓促“打造”出来的名师即使架上“高位”也名不副实。

其次,
随着届数的增加,每届的人数必须递减而不是递增。尤其是特级教师应当按比例进行总量控制,确保其含金量和业内认可度维持在较高水平。

3.教师培养,我们选择长效立场

教师成长取决于教育实践的广度和深度。现行的师范教育对师范生的培养,特别是教育实践的广度和深度是明显不够的。医学院学生基本是五年制,最后一年的医院实习在各科室轮转,突出临床实践,真正提升实践能力。但是师范院校的实习时间普遍太短,还不乏走过场的形式主义,所以他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很难迅速适应现实的教育需求。对待这些新教师我们不能持有过高的希望,不能像对成熟教师一样无差别的任用,更不能给他们分配过多的力所不能及的工作,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相反,我们要为他们配师傅,给他们一个适应期,创造更多的教学实践和观摩机会,教会他们基本的教育教学范式,不要随意批评或否定他们的教育行为,多给他们尝试机会,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4.教师培养,我们选择激励立场

教师的工作有的能立竿见影行之有效,有的看起来收效甚微,有的看起来还劳而无功。教师只要是在为教育教学做努力,就应该认同和欣赏,而不能仅仅只看所谓的显性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要与教师同心协力、同喜同乐。教师无论是工作能力,还是工作绩效上都是有差异的,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承担的工作往往多一些。即“能者多劳”“鞭打快牛”。但他们往往会有点个性,有点脾气,发点牢骚,对此我们必须包容,善待要用欣赏态度去扬其所长。能力弱的教师,上课上不好,带班带不好,我们不能简单地批评指责,在其专业发展上要给予更多关心和支持,甚至“偏心”,帮他们树立榜样,确立小目标,耐心等待他们点滴进步,多给他们的激励和鼓励。

中国象棋有一个规则,“过河卒子顶大车”、“过河卒子成大器”如果教师队伍一个不落下,不仅是一两个领头的小兵、小卒过河了,而是一群人整体“过河”了,正所谓“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想一想,那时我们的教育该是何等的气势!


潘春雷,南京市秦淮区政协副主席、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民进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南京市数学学科带头人、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学术委员。本文是作者2023年3月24日-25日在由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北京市特级教师协会主办,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承办,中国教育学会作为指导单位的“第九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教师发展组上做的主旨报告。论坛主题:高水平实施因材施教,为学生的未来做准备。


​潘春雷:学会等待 欣赏成长(图6)

覆盖全国的校长圈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中小学校长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