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

导航切换
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资讯 > 研究资讯

沈茂德丨校长课程领导的几个着力点

作者:admin   日期:2023-05-20 13:41:16

沈茂德丨校长课程领导的几个着力点(图1)


沈茂德丨校长课程领导的几个着力点(图2)

在大力倡导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时代背景下,以“知识体系”“标准化”为标志的传统课程模式已难以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要求,呼唤着以丰富性、选择性为主要特征的现代课程体系。如何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建设更加丰富、更具选择性的学校课程,考验着校长及其团队的课程领导力。从教40余年,参访国内外数百所学校,使我有机会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教育问题,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沈茂德丨校长课程领导的几个着力点(图3)
瞭望世界,观察国际课程建设的大致走向

校长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组织者和“首席”,要有高屋建瓴的“远眺”能力和对大方向的“把握”能力,即校长及其团队的课程视野要开阔。校长和团队的每一次外出,决不能仅是一次路过,而应该有发现的敏锐、有借鉴的智慧、有整合的能力,我们要看到广阔世界舞台上课程建设的脉搏与方向。仅以感触较深的案例来谈我对课程建设方向的几点体会。

其一,学校要以整个世界作为教材。我曾参加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组织的中国校长团赴欧洲考察中小学校课程体系。德国黑森州柏尔中学原校长艾德加·施密特先生在向我们介绍德国基础教育课程时说:“过去,课本就是世界;现在,世界就是课本。”当时,我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尚不够深刻,今天,意识到施密特先生实质上提出了课程建设的一个战略性问题。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世界作为课本”早已成为一种教育现实。

在法国巴黎拉辛中学,副校长乔治先生向我们介绍,该校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开设中文,现已开设中、英、德、西班牙、意大利、俄、日等11种外国语言课程作为学生的第二或第三外语课。不仅是在法国,在欧美的许多国家,掌握1~2门外语已成为公民的基本素养的培养方向。

其二,将体验性课程作为重要课程方式。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短期培训期间,我们被安排观摩国会会议。令我们深感惊讶的是,一起观摩的还有许多学生。国会会议结束后,我们参加了学生观摩后的班会课。本次班会是模拟国会会议。首先,老师提出议题:“上课时能不能喝咖啡?”议题确定后,老师开始招聘“国会”议员,学生欢呼雀跃,纷纷举手申报。议员确定后,活泼顽皮的儿童竟变得如此庄重,在严肃的氛围中各抒己见,开始了主题讨论。看着这些稚幼的学生扮演、预演如此重要的“国会”成员,我心中为之一振:这些演练(体验性课程),使学生获得了真实的体验,完善着成人世界的经验与能力,其中所蕴含的教育深意、收获的独特体验,岂是课本所能包括的?

其三,社区和社会要肩负起课程义务。我们在欧美考察时发现,许多社区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体验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教育资源。如在俄罗斯,很多影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美术馆等场所都对中小学生实行免票或票价优惠制度。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大厅每月都会举办一场儿童专场音乐启蒙和欣赏演出,几大著名交响乐团轮流上演,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首席大提琴手等亲自配合讲解示范,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这让我们认识到,教育绝不仅仅发生在学校,还需要与家庭、社会各方形成合力,课程建设更是如此。

沈茂德丨校长课程领导的几个着力点(图4)
明确目标,探索本校课程建设的努力方向

在芬兰访问期间,我们了解到,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把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培养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社会的人才”,并提出了学生需要具备的七大“横贯能力”(Transversal Competence)—思考与学会学习的能力,文化素养、沟通与自我表达能力,照顾自己、日常生活技能与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多元识读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工作生活能力与创业精神,参与、影响和构建可持续发展未来的能力。横贯能力是指贯穿于不同学科和领域需要具备的通用能力。这种能力跨越学科界限,需要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整合起来,以保证学生能够应对个人发展、学习、工作和参与公共事务的各种需求。

反省我们的传统教育,我们常说“东方的孩子基础知识扎实”,但实际情况仅是“记忆性知识扎实”,甚至可能是解题思路与解题技巧扎实。因此,在当前落实“双减”政策、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新课标的背景下,在组织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建设、挖掘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校长应重新审视传统课程存在的问题,认清未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不断拓展课程视野,明晰课程建设的方向。

目前,许多学校最突出的问题是课程体系不完整,学生的兴趣发展、个性化成长缺少丰富的课程支持,课程实施缺乏趣味性、探究性和实践性。那么,如何把美好的课程理念转化为生动的育人实践呢?在学校课程建设的行动研究中,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主要体现在围绕育人目标确立课程建设的愿景,并以学年为单位,在课程基地和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给予组织和服务性支持。

有智者曾说:“仅仅拥有知识的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看到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而拥有智慧的人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一片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动的灵魂。”这句话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即学校课程建设的目的,不应该只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量,更应是提升学生的学力性智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逐渐意识到:一所学校的课程资源和师资力量是有限的,“单打独斗”式的课程建设方式难以形成丰富的课程资源、完备的课程体系。从2005年起,天一中学就开始积极探索“三高”(高中-高中、高中-高校、高中-高新企业)合作共建资源平台的课程建设模式。在这一模式指导下,建成了“名人课堂”“天一科学院”等一批深受学生喜欢的课程项目和“聚焦课堂”“重返大学”等一批新型师资研讨课程项目。

沈茂德丨校长课程领导的几个着力点(图5)
项目推动,丰富课程建设的实施路径

针对传统学校课程体系和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我和团队在新课程实验中明确了以“丰富阅读、丰富活动、丰富个性”为校本课程建设的实施路径,形成了“项目推动”为特征的行动力。

1. 丰富阅读:让书籍走近师生

我们转变了图书馆管理的传统思路,提出了“打开”的思想。我们把高中三幢教学楼的大厅、资优教育中心大厅、AP国际教育中心大厅、宿舍楼大厅等许多校园空间建成了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具有开放性的“天一书院”。对原图书馆的传统布局进行了功能性优化(学校原有图书馆虽然空间大、藏书丰富,但与教学区、生活区有一定距离),融入“让书籍走近师生”的理念,方便师生随时阅读。经过多次研讨,语文学科组积极开展了“大语文学习”,其重要举措是总课时保持不变,减少教师课堂内教授的时间,增加学生在图书馆自由阅读的时间。

经过多年的实践,学生的知识视野、人文素养有了明显提升,学校的语文教学质量不断攀升。这让我们相信,“丰富阅读”既是学生思想和人文精神滋长的源泉,更是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2. 丰富活动:把“土地”还给学生

当传统教育把教学异化为知识点的传授时,那些无趣的训练不仅对学生产生了一种重压,更使学生失去了好奇心和探究能力,甚至导致学生厌学等问题。

基于此,我们提出把“土地”还给学生,推动“丰富活动”的开展。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前提下,我们开辟了众多的“自由土地”,如科技节(5月份)、体育节(10月份)、艺术节(12月份)等校园节日。每个校园节日都是一个活动性课程板块,每个板块包括50~60项活动,这些活动由学生自主设计、组织和参与,学生成为课程的“耕耘者”。

同时,我们鼓励和支持学生组织各种学生社团,并对社团活动的开展给予资金、资源和专家团队的支持,最终建成了“天一科学院”“天一人文社”“天一艺术团”“天一运动队”四大社团板块,形成了近百个学生社团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每周四下午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选修课时间,我们让学生自由奔向自己喜欢的“土地”,给学生搭建了激扬兴趣、施展才能的舞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走出校园,走进高新企业,走进知名高校,走进大自然,快乐地体验、探究、发现。在社区服务中,学生走进养老院、特殊教育学校、贫困山区,在服务过程中,学生的内心增强了责任感、涵育了善良……

3. 丰富个性:探索“适性教育”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每颗种子都有自己的成长地图”,形成了“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的学生观。那么,如何让每个“金矿”都闪光?我们提出了建设“适性课程”,包括选修课程、研修课程和挑战性课程,旨在“让每个孩子的个性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每个孩子在校园内享受成功的喜悦”。“尊重个性”“鼓励个性”“支持个性”成为选修课程、研修课程、挑战性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选修课程的基本定位是鼓励学生发展各种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在自己的兴趣方向上有选择、有舞台、有成长。研修课程坚持志趣导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组建项目研究团队,培育问题研究、合作研究的能力。挑战性课程为学生潜能的更大发展提供支持,如鼓励学生选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开设的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和美国大学先修课程(AP课程),支持学生参加国家、省级奥林匹克学科竞赛,支持学生进入大学冬令营、夏令营,参加境外大学的修学夏令营,选拔一些学生进入国家“英才计划”,支持有个性特长的学生举办个人音乐会、艺术展,等等。

学生的成长,不仅需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文化滋养,还需要有家庭课程的品行塑造。可以说,家庭课程是最真实的素质课程,学生的性格、习惯等“根系性素质”就形成于每天的家庭生活中。因此,学校课程建设不应忽视家校共育的力量,要着力于家长学校、家庭课程的专业指导和组织培训。具体来说,家庭课程指导应着眼于习惯培养、健康意识、劳动美德及规则意识等多个方面。长期以来,天一中学通过“家长学院”等方式在家庭教育上发挥了专业引领作用。

学校课程的质量决定着学校的育人品质,而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课程的品质。今天我们做校长,应不断拓宽课程视野,提升课程建设与规划能力,提升学校课程管理与组织能力,这些是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的必修课。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中国基础教育。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中小学校长论坛尊重原创,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沈茂德丨校长课程领导的几个着力点(图6)

覆盖全国的校长圈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中小学校长论坛